或許是年歲的緣由,常常喚起我對久遠的家族故事的追憶,家鄉(xiāng)的山水也時常出現(xiàn)在夢中,巍峨的天門山、秀麗的澧水河,....,揮之不去。一直想將這種感受記載下來,苦于找不到頭緒。今天是母親節(jié),恰好母親剛過生日不久,那就從三個母親生日的故事說起吧,想以最小的篇幅盡量記錄一些家人和家鄉(xiāng)故事,并借學者網(wǎng)空間保存記憶。
先從母親田際全說起。母親家境不錯,上過學堂,祖父田德吾(奇字輩)還是當?shù)貙W校的校董。田家在大庸是大姓,出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奇雋,著名的還有田家大院(又名老院子),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朱镕基曾隨避亂西遷的長沙兌澤中學在這里就讀過,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母親性情溫和、隱忍善良,一輩子任勞任怨。母親今年八十九歲高齡了,感到內(nèi)心強烈驅(qū)駛,再忙也要回家陪媽媽過生日。令人感動的是,家鄉(xiāng)王洪斌市長獲悉我回家恰逢母親壽辰,竟親自帶領市府秘書長和永定區(qū)區(qū)長來家看望。我與市長結(jié)緣于一次湖南省長招待宴會,席間,他對張家界的赤誠情懷深深觸動了我。說來滿心愧疚,1981年我以大庸縣理科第一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離開家鄉(xiāng)四十四年來,只有兩次回家陪母親過生日,上次是母親的八十大壽。此番市長的慰問,為母親生日增添了別樣的溫暖,也讓我得到慰藉。
第二個故事關于祖母王友姑。我父親一歲時,爺爺就因病去世了,祖母獨自將姑媽和父親撫養(yǎng)成人。祖母自尊自強、慈祥睿智,盡管日子十分窘迫,卻堅持供父親上學。祖母在家族中有崇高的威望,湯家在三修家譜時,專門為祖母立傳。祖母八十歲時,父親為奶奶辦了一個壽宴。父親湯先康是解放初期的干部,正直威嚴,在家鄉(xiāng)很有影響,平日家人生日就是多加一個菜,印象中這是我們家第一次辦壽宴。我兄妹四人從小跟祖母長大,祖母有非凡的感染力,是我心中最親最偉大的女性。至今還深感遺憾,我當時在武漢上大四,祖母壽宴父親沒有通知我。令人欣慰的是,爺爺?shù)奶眯郑?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湯祖壇將軍親自為祖母題字祝壽。旅居美國教授湯祖堉 (湯子炳,字商皓)回到離別半個世紀的家鄉(xiāng)也專門看望祖母。祖壇在他家排行第二,稱為二公,子炳是他親弟弟,排行第四,稱為四公。四公1934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經(jīng)濟系,后留學日本,是武大櫻花關聯(lián)的重要人物。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四公參與政府接收臺灣工作,后定居美國,曾任武漢大學美西校友會會長。1985年,應劉道玉校長邀請回母校講學,40年后首次回到大陸。也許是命運垂青,1993年,我跟隨導師武大李衛(wèi)華副校長在美國加州參與合作項目,工作地恰好在四公家附近。四公為我專門空一間房,要求我每個周末都回家里住。在加州的近半年時間里,我與四公建立了特別的感情,回國后書信頻繁。過去快30年了,重讀這些泛黃的書信,往事如潮翻涌,才驚覺當時年輕懵懂,加之生活艱難和工作忙碌,竟忽視了許多細膩深情。晚年書信中,四公思戀家鄉(xiāng)和親人日益濃烈,常常反復提及諸多親人,特別是他最敬重的二哥和我的祖母。四公在多封信里,每到我住過的房間就特別想念我,盼望我再回去住,讀到這些,眼眶不禁濕潤。
第三個是久遠的家族故事。據(jù)家譜記載,先祖南京招勇將軍湯忠信1370年領銜西征遷至張家界,600多年來,湯氏家族人才輩出,爺爺那一輩除了湯祖壇和湯子炳外,最有名的是陸軍上將湯子模(湯祖楷)。據(jù)記載,1924年,孫中山聯(lián)合西南兵力組成建國聯(lián)軍,任命湯子模為第二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賀龍為獨立第一師師長。出師北伐前,孫中山派戴傳賢、覃振赴常德犒師,獲悉是年冬乃子模之母王太夫人六十壽誕,親筆書寫“愛日常暉”四字,制成壽匾托二人順道送至子模老家志慶。令人悲痛的是,1925年11月,湯子模在貴州遭叛將刺殺,年僅36歲。令唏噓的是,1931年,時任武漢警備營長的湯祖壇在武漢為兄報仇后自首。當時在武漢大學上學的四弟為此四處奔波,有幸得到子模故交熊克武、覃振、肖毅肅、石青陽等政要聲援,當年武漢各報相繼發(fā)表諸公援電,湯祖壇才得以脫險。1949年湯祖壇將軍時任國民黨河西警備司令部參謀長(總司令陶峙岳因全力主持新疆,由湯代其職權),主導和參與了灑泉起義,為新中國解放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后為新疆建設兵團農(nóng)學院(現(xiàn)石河子大學)創(chuàng)建和復辦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1935年賀龍率領紅軍北上途經(jīng)巖口湯家坪,親自在子模墓前設祭悼念。往事如煙,且惜今朝。晚輩有幸得到湯祖壇、湯祖堉,以及湯子模之子湯毅強伯伯、湯子炳長子湯原華叔叔等長輩的親自教誨,保留一些特別的史料(見附錄)。
最后,說說我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是湖南西北部小山城,我1981年離開家鄉(xiāng)上大學前,叫做大庸縣。偏遠山區(qū)有個國營張家界林場,后來因其罕見的巖林奇觀被世人發(fā)現(xiàn)而聞名海外,1982年成為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5年設縣級大庸市。1988年設地級大庸市,下轄永定區(qū)、武陵源區(qū)、慈利縣、桑植縣,1994年更名為張家界市。令人遺憾的是,從此“大庸”作為行政地名被徹底消失了。幸好,政府在澧水河邊老城區(qū)改造開發(fā)了一個文旅綜合景區(qū),取名為“大庸古城”,也算是一點“念想”。張家界開發(fā)的風景點越來越多,武陵源、天子山、索溪峪、楊家界、八大公山、五雷山、袁家界、張家界大峽谷、寶峰湖、茅巖河、黃龍洞,還有近幾年新開發(fā)的七星山等自然風光;還有賀龍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省委舊址,普光禪寺、玉皇洞石窟群、七十二奇樓、土家老院子、天門山寺等人文古跡。但是,只有天門山,在我心中有特別的地位。在市區(qū)和郊區(qū)每個地方都能看到天門山,時而像一幅平面的中國畫,時而又像一幅立體感的油畫。兒時常常望著天門山,想象山上住著神仙,長大以后每次回家感受依然。這些年,家鄉(xiāng)建設的越來越好,張家界國際機場、張家界西高鐵站,已初具現(xiàn)代感和國際范。但是,我還有一個夢想,期盼早日有一所“張家界大學”,家鄉(xiāng)不僅是一流自然旅游城市,也應該是一座現(xiàn)代人文科技城市。
謹以此文獻給親人們,并值此母親節(jié)致敬所有母親們!
2025年5月11日于廣州
作者簡介:湯庸,學者網(wǎng)創(chuàng)始人,華南師范大學首批二級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981年以大庸縣理科第一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曾任長沙鐵道學院(現(xiàn)中南大學)助教,武漢大學講師,廣東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和計算機系主任,華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計算機學院和軟件學院院長。受聘琶洲實驗室杰出科學家、廣東科技學院學術副校長(學科顧問)、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法人代表)等。
文中人物索引:湯先康(父)、田際全(母)、王友姑(祖母),田德吾(曾外祖父);湯子模、湯祖壇、湯子炳(又名湯商皓、湯祖堉);湯毅強(湯子模之子),湯原華(湯子炳長子);王太夫人(湯子模之母);湯忠信(張家界湯氏始祖)
關聯(lián)人物:孫中山、賀龍、熊克武、覃振、肖毅肅、石青陽、戴傳賢;劉道玉、李衛(wèi)華;王洪斌等
關聯(lián)地名: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天門山、澧水河、大庸市、大庸縣(市)、大庸古城,田家大院(老院子)、巖口湯家坪,張家界機場,張家界西高鐵站,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qū)
關聯(lián)事件:酒泉起義、兵團農(nóng)學院籌建與復校,武大留守護校、武大櫻花,湯子模遇刺、湯祖壇為兄報仇
參考文獻:
附錄1:照片目錄
附錄2:部分文獻截圖目錄
附錄3:多視角的天門山
-------------------------------
圖1:我和父親母親在中山大學(大約是2005年)
圖2 王洪斌市長、市府向志剛秘書長和永定區(qū)王學軍區(qū)長看望母親(2025年)
圖3. 86歲的奶奶和她2個月的重孫(1990’S)
圖4 家人(左圖攝于1990年,右圖攝于2025年)
照片5:左為叔公湯祖壇將軍長沙老干所家中,右為叔公湯子炳教授美國洛杉磯家中
照片6:長沙老干所,我和父親同叔公祖壇、子炳及叔祖母合影
附2:部分文獻截圖
酒泉日報等關于酒泉起義的文章,含叔公全家合影、起義通電(叔公簽名在第3位)
武大檔案館校史館存的叔公湯子炳(又名湯商皓)畢業(yè)照
-------------------------------------------------------------------------
叔公湯祖壇1985年給我的書信
二公湯祖壇將軍送給我父親湯先康的自傳稿的部分目錄(其中附錄:陸軍上將湯子模傳、賀龍早期革命事跡、兵團農(nóng)學院創(chuàng)辦和復校等)初稿
覃振(國民黨立法院代理院長)、熊克武(國民黨元老)聲援電文(來源:湯祖壇《碌碌一生》手稿)
叔公湯子炳送給我的武漢大學臺灣校友會出版的會刊《珞珈》
四公湯子炳1994年1月16日給我的家信(提到母校武大百年校慶和劉道玉校長,深情緬懷他二哥湯祖壇,提到我祖母、我父親、我和太太,連我兒子名字都寫全了,提到我的工作,還不忘提到給我留的房間)
四公1996年寄給我的照片
四公1997年元旦給我的最后一張明信片(1997年11月2日病逝于美國加州,終年 86 歲 )
湯子模之子湯毅強伯伯(1915年9月-2013年7月)榮獲健康老人特地將照片發(fā)給我留戀,湯毅強曾任中國駐緬甸遠征軍少校翻譯官、浙江大學附中教師、大庸縣中校長、大庸市政協(xié)副主席等。
湯子炳長子湯原華叔叔(原市僑聯(lián)副主席、區(qū)僑聯(lián)主席)給我的書信(特告知到我家看望了我祖母)
張家界日報2005年2月28日第一版《南粵科技之子——訪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導師湯庸》
附3:張家界市區(qū)、天門山風光
從家門外遠眺天門山
從父親安息地遠眺天門
祖母安息地遠望天門山
吉首大學張家界校區(qū)(原武陵高等??茖W校)校園遠眺天門山
張家界西高鐵站與天門山(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張家界機場與天門山(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