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受新冠疫情和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變化的影響,工業(yè)、科技、金融、人文等領域的交流有所中斷,然而自智能手機問世以來,信息技術的普及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全球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電子信息技術革命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正在發(fā)生的萬物互聯(lián)、即將到來的萬物智能、和未來終極的天地一體化萬物交匯,這是誰也無法圍堵,無法阻擋的大勢,也是電子信息技術對中國至關重要的原因所在。我國電子科技事業(yè)所具有的鮮明特點和優(yōu)勢,即因14億人口基數(shù)擁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巨大應用場景,所以未來的發(fā)展一定要解決國家重大需求,一定要走需求導向,應用導向。
第三屆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國際學術會議 (AEST 2024)將于2024年6月7-9日在中國昆明召開。會議的主旨是充分利用電子科學與技術及自動化等領域快速發(fā)展的優(yōu)勢,推進電子技術和機電一體化等技術的有機結合與協(xié)同發(fā)展。同時致力于為電子科學、機械工程、先進智能裝備制造技術及自動化等相關領域的學者、工程師及從業(yè)人員提供一個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臺,聚焦前沿話題、新研究成果共同開展學術探討和專業(yè)交流。
大會官網(wǎng):www.a-est.org (查看詳情)
截稿時間:詳見大會官網(wǎng)(早投稿,早送審,早錄用)
收錄檢索:EI Compendex,Scopus
*現(xiàn)場可領取會議資料(如紀念品、參會證書等),(點擊)領取投稿/參會優(yōu)惠!
主講嘉賓
![]() 王興堅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IEEE Member。 分別于2006年、2012年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士學位、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機電液伺服系統(tǒng)與控制技術、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生機電一體化與仿生機器人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要科研項目30余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在 IEEE TIE、IEEE T-Mech等國內(nèi)外重要期刊和會議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檢索50余篇,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30余項。擔任中國航空學會航空機電分會委員、常務副總干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委員、軍工工作秘書長等。 |
![]() Jude Hemanth 教授 卡倫揚大學 |
Jude Hemanth博士的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智能和圖像處理。他在著名的SCIE索引國際期刊和Scopus索引國際會議上發(fā)表了250多篇研究論文。他的累計影響因子超過380。他出版了41本由著名出版商如Elsevier,Springer和IET編輯的書。他一直擔任SCIE索引國際期刊的副主編,如IEEE生物醫(yī)學和健康信息學雜志(IEEE-JBHI)、IEEE智能交通系統(tǒng)匯刊、軟計算(Springer)、IET圖像處理、Heliyon (Elsevier)。他還擔任許多SCIE/Scopus期刊的副主編/客座編輯。 他是IEEE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委員會(IEEE計算智能學會)、IEEE軟計算技術委員會(IEEE系統(tǒng)、人類和計算機學會)和ACM的專業(yè)會員。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發(fā)布的“前2%領先世界科學家”[2021,2022]名單中。他是歐洲委員會羅馬尼亞[ARACIS]和斯洛文尼亞[SQAA]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認證成員。 |
更多嘉賓,敬請期待! |
征稿主題
電子科學與技術 | 自動化 |
信號處理 圖像處理 半導體技術 集成電路 物理電子學 電子電路 微型計算機原理 微波毫米波電子學 光纖通信 數(shù)字信號處理 半導體物理 物理電子與電子學 微電子學 計算機結構與邏輯設計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概論 信號與系統(tǒng) 電子電路基礎 微機系統(tǒng)與接口 電磁場理論 光電技術 信息電子技術中的場與波 光電子物理基礎 電子設備 VLSI設計基礎 顯示技術 |
線性系統(tǒng)控制 控制集成電路和應用 復雜系統(tǒng)的平行控制和管理 自動控制系統(tǒng) 自動化和監(jiān)控系統(tǒng) 控制和嵌入式系統(tǒng) 機器人系統(tǒng)控制 容錯控制系統(tǒng) 分數(shù)階系統(tǒng)和控制 智能系統(tǒng)控制 故障診斷與系統(tǒng)運行安全 網(wǎng)絡和電機 非線性理論和應用 可再生能源轉(zhuǎn)換 自動控制原理與技術 柔性自動化解決方案 智能制造與高端自動化系統(tǒng) 無人系統(tǒng)的信息處理與控制 網(wǎng)絡集群與網(wǎng)絡化控制 先進傳感技術與儀器儀表 無線傳感網(wǎng)與數(shù)據(jù)融合
|
*其他相關主題均可
出版及投稿
本會議所有投稿經(jīng)過2-3位組委會專家嚴格審核后,最終所錄用的論文將被EI日錄系列期刊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lSSN:0277-786X)出版,出版后提交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
1、線下參會提供會議定制伴手禮+精美茶歇+會議期間三餐;
2、先按照【論文模板】排版后,全文全英(WORD+PDF)投遞至【審稿系統(tǒng)】
3、一篇錄用文章允許一名作者免費參會并進行口頭報告/海報展示;
4、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譯,【艾思編譯】為您提供翻譯、潤色、排版、降重、定制修改等服務,助您快速發(fā)表。
5、大會將提供會議通知(邀請函)、參會/報告/海報證書、現(xiàn)場照片等資料,詳情可咨詢劉老師:13922158443(微信)
6、iThenticate英文查重-校園大使招募活動!來詢注明“學者網(wǎng)”,加贈享受免費查重一次。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