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用互聯互通的辦法提高社會運行效率,以互聯網為紐帶,以網絡思維為基礎,結合生產、生活等社會運行的各個方面?!盎ヂ摼W+”已經獲得了初步的成功,新的應用如神州出行,微銀行等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盎ヂ摼W+”未來潛力不可限量。在這個背景下,不但我們需要新的“互聯網+”的應用,而且也需要思考新的互聯網理論,互聯網體系結構。特別地,“互聯網+”以互聯網為基礎,但是更強調互聯網和其他網絡、應用之間的關系;其他網絡、應用在以互聯網為紐帶下之間的關系。
《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將于2016年4月出版面向“互聯網+”的未來網絡理論、體系結構與應用專題。以前網絡編刊或著眼于綜合型的互聯網體系結構(如下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或著眼于互聯網中的性能問題(如軟件定義網絡),或著眼于互聯網中某一部分(如邊緣的物聯網)。本刊和上述在方法上雖有重疊,但是著重思考互聯網+下的各種挑戰(zhàn),希望能系統(tǒng)地匯集一批專注于互聯網+的學術文章。
特別地,2016年《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面向“互聯網+”的未來網絡理論、體系結構與應用專題,將側重于互聯網下網絡經濟、工業(yè)互聯網、跨學科網絡、智慧城市、社交網絡等方面的論文?!盎ヂ摼W+”同時也強調互聯網怎樣更方便更合理的支持這些網絡和應用,因此也歡迎這方面的文章。歡迎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和科研人員踴躍投稿。
現將專題論文征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圍(但不限于)
(1) 互聯網+的新理論、網絡經濟、網絡科學
(2) 互聯網+的新體系結構、跨學科網絡系統(tǒng)
(3) 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工業(yè)互聯網
(4) 互聯網+的新應用:智慧城市、社交網絡、工業(yè)網絡、新醫(yī)療
(5) 互聯網+環(huán)境中的隱私與安全
(6) 網絡測量和數據科學
二、征文要求
1. 論文應屬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數據真實可靠,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推廣應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或會議上發(fā)表,不存在一稿多投問題。作者在投稿時,需向編輯部提交投稿聲明。
2. 論文一律用word格式排版,論文格式體例參考近期出版的《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的要求(http://crad.ict.ac.cn/)。
3. 論文通過期刊網站(http://crad.ict.ac.cn)投稿,投稿時提供作者的聯系方式,備注中務必注明“網絡技術2016專題”。(否則按自由來稿處理)。
三、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 2015年12月10日
錄用通知日期: 2016年1月10日
修改稿提交日期: 2016年1月20日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四、特邀編委:
王興偉 教授 東北大學 wangxw@mail.neu.edu.cn
王 丹 副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 dan.wang@polyu.edu.hk
崔 勇 教授 清華大學 cuiyong@tsinghua.edu.cn
五、聯系方式
編輯部: crad@ict.ac.cn 010-62620696,010-62600350
通信地址: 北京2704信箱《計算機研究與發(fā)展》編輯部
郵政編碼: 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