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飛防,全周期有效控草
灣區(qū)時訊 7月12日,學者網從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獲悉,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田雜草防控團隊近年通過研究,明確了廣東地區(qū)直播稻田主要雜草發(fā)生種類,篩選出安全高效的除草劑配方,并結合施藥技術的發(fā)展趨勢,測試了植保無人機噴施除草劑對直播稻田雜草的防控效果。
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田興山與團隊成員郭文磊博士分析田間草情
近日,位于廣州市花都區(qū)花東鎮(zhèn)的數十畝試驗基地內,水稻生長狀況良好,田間雜草少,而在一旁留作對照的田塊內則稗草、千金子、牛筋草、丁香蓼、碎米莎草等雜草叢生,水稻穗數明顯低于控草田塊。
隨著直播稻種植技術推廣,其高效、省工、節(jié)本的優(yōu)勢為種植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然而,直播稻種植模式也面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雜草防控難題。廣東地區(qū)直播稻田中的雜草問題日益嚴峻,對水稻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據介紹,目前直播稻田雜草防控方面主要面臨的問題包括直播稻田雜草種類增多、抗藥性增強、防除難度大,一般需要噴施2-3次除草劑;除草劑使用不當易對周圍作物和水稻后茬作物造成藥害;與稻田噴施殺蟲劑、殺菌劑等農藥普遍使用無人機噴施相比,稻田無人機噴施除草劑技術不成熟,常常導致雜草防控失敗,而人工噴施除草劑容易重噴、漏噴等。
直播稻出齊苗后,采用無人機一次噴施就能實現全生長周期有效控草
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田興山介紹,基地內種植的全是無人機播種的直播稻,團隊比較了不同除草次數以及不同施藥方式的控草效果。“發(fā)現用我們的配方,無論是苗前封土+苗后莖葉處理兩次除草還是苗后莖葉處理一次除草,無論是植保無人機噴霧還是電動噴霧器人工噴霧,都取得了理想的除草效果,極大地挽回了雜草對直播稻可能造成的產量損失。”
田興山表示,這說明只要用對產品和方法,通過植保無人機1~2次除草,可以實現直播稻田雜草的有效防控,直播稻田除草防控將不再是難題。
此外,研究團隊還向記者介紹了相關的技術要點。其中,無人機飛防技術需要添加提高藥液附著性、滲透性和抗漂移的專用助劑;選擇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晴朗無風或微風天氣噴施。除草劑選擇技術可采用“一封一殺”兩次控草方法,即在水稻播種后2-3天用無人機噴施丙.芐或丙.五進行土壤封閉控草,待再次長出的少量雜草于2-3葉期噴施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混劑進行滅除。
通訊員/郭文磊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