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的四重意蘊
——郭華生 劉娟
早在1920年八、九月間,遠在法國勤工儉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蔡和森接連給毛澤東寫信,在信中首次提出“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必如此才能養(yǎng)成少數極覺悟有組織的份子,適應戰(zhàn)爭時代及擔負偌大的改造事業(yè)”,明確提出建立有嚴格紀律的共產黨。
1928年10月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毛澤東起草的《湘贛邊界各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決議案指出:“‘鐵的紀律’為布爾什維克黨的主要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抑止黨走向非無產階級的道路。”
一大黨綱強調保密紀律,二大、三大、四大黨章均設有“紀律”專章,五大第一次建立了黨內專門的監(jiān)督機構——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完整提出“四個服從”的組織紀律,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六不準”,新中國成立后嚴肅查處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改革開放新時期恢復重建了紀律檢查機關,十九大報告第一次將紀律建設與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并列起來……2024年4月,黨中央決定以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重點,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正是有鐵的紀律作保證,我們黨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克服一個個困難,渡過一個個難關,贏得歷史主動,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始終蘊含堅如磐石的信仰、鋼筋鐵骨般的意志
黑格爾說,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革命政黨,從誕生的那天起,始終不渝追求是共產主義的革命理想。“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fā)展進程中要同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頁。)這種“最徹底的決裂”,是新的信仰形成和新的意志產生的斗爭過程,甚至會出現艱難反復斗爭狀況,必須要用鐵的紀律才能同傳統(tǒng)的、落后的觀念做最徹底擯棄、最絕對的消除。列寧曾鮮明地指出,無產階級“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靠組織紀律性形成思想一致”(《列寧專題文集〈論無產階級政黨〉》,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頁)。一旦形成了這種思想一致,就有了“一個有成效的和堅強的組織”,就有了鋼鐵洪流般的力量,才能在艱苦卓絕斗爭中以鐵的紀律鍛造鐵一般的革命隊伍,取得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勝利。
始終包含“共同體”的平等以及為人類求解放的自覺
馬克思在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明確提出“所有盟員都一律平等,他們都是兄弟,因而有義務在一切場合下互相幫助。”(《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和國際章程匯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4年版,第8頁)。恩格斯在《布萊頓和溫伯耳登》中曾談道:“我說的紀律,是指成了習慣的團結一致,即旨在實現一定目的的那種精神和肉體的結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86頁)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在組織屬性上是無產階級性質的組織紀律,天然必帶有無產階級追求人類求解放的自覺性以及無產階級“共同體”之間存在的純粹的同志式平等。正如列寧指出那樣,必須實行統(tǒng)一的無產階級紀律,即“全體黨員-無論是首領或普通黨員-都是必須同樣遵守的紀律”,強調黨內不允許有不必服從紀律的“上等人”和必須服從紀律的“平凡人”之分。(《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6頁)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人民軍隊這個鐵的紀律準則的原旨,就是對舊式觀念和不平等現象的革命性糾偏,是對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平等原則的超越性創(chuàng)建。毛澤東曾經指出:“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zhàn)斗的。”這鐵的紀律,不僅僅是外在行為的準則,更是內化作用的自覺要求,是官兵們對新社會革命奮斗以及為人民為人類求得解放的自覺內化和提升過程,正是因為“鐵的紀律”有了這個“共同體”的平等以及為人類求解放的自覺意蘊,才使黨內同志獲得自覺的內生力和堅強的行動力,才使得人民真切實意地感受到共產黨的好,我們的黨才能有戰(zhàn)勝任何困難任何敵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力量之源。
始終強調核心是維護黨的集中權威和團結統(tǒng)一
黨的領導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個重大問題。1872年9月,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海牙代表大會的演講中強調,團結是一個基本原則,“牢牢地鞏固這個富有生氣的原則,我們就一定會達到我們所向往的偉大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0頁)。列寧在《進一步,退兩步》中系統(tǒng)論述了黨的組織原則,指出“為了保證黨內團結,為了保證黨的工作集中化,還需要有組織上的統(tǒng)一”(《列寧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87頁)。國內戰(zhàn)爭勝利后,列寧更加重視執(zhí)政黨的團結統(tǒng)一,在嚴厲批判了黨內派別問題上指出,要 “特別需要保持黨的隊伍的統(tǒng)一和團結……真正體現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意志的統(tǒng)一”(《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8—481頁)
黨的紀律建設的首要內容,就是要始終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黨的一大做出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明確規(guī)定,“一切書籍、日報、標語和傳單的出版工作,均應受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或臨時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監(jiān)督”,強調了領導監(jiān)督的問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首條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也充分體現了黨指揮槍即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原則。這表明,黨從一開始就高度強調各級黨組織必須在黨中央的領導和監(jiān)督下開展工作,全體黨員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絕對不能犯自由主義,絕不能發(fā)表與黨中央不同的言論。
改革開放初期,面對帶有新時期特點的不正之風以及違法亂紀現象在局部范圍內有滋生蔓延的態(tài)勢,鄧小平及時指出:“沒有一個由具有高度覺悟性、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員組成的能夠真正代表和團結人民群眾的黨,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tǒng)一的領導,是不可能設想的,那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這意味著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黨的紀律核心無疑要維護黨的集中權威和團結統(tǒng)一,確保黨始終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堅強領導核心。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大量從未出現過的全新課題、遭遇各種艱難險阻、經受許多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越是形勢復雜、任務艱巨、挑戰(zhàn)嚴峻,越需要有一個成熟、穩(wěn)健、有崇高威望的領導核心定向引航、統(tǒng)領全局,全體黨員必須進一步嚴明“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和合力。
始終永不過時,是革命無不勝的可靠保證
1859年5月,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明確提出:“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頁)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是戰(zhàn)勝資產階級的基本條件之一”,否定黨的紀律,“就等于完全解除無產階級的武裝而有利于資產階級”。1948年12月,毛澤東在解放戰(zhàn)爭后期給復刊的《中國青年》題詞:“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正是站在這樣的政治高度,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
干革命需要“鐵的紀律”,搞建設也不例外。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進一步指出,“把無產階級的絕對統(tǒng)一的力量都投到經濟建設這一和平任務上去……這里需要有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組織”(《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是黨奪取偉大勝利的重要法寶,是黨建立在對人類社會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上的具體踐行,是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過程中自覺達到的認識結果,是在為人民實現自由和解放的斗爭中自覺形成,且保持革命事業(yè)勝利和執(zhí)政基業(yè)長青的內在要求。
郭華生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劉娟 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講師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