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qū)時訊(編輯/劉秀 通訊員/陳鋆 鄭敏珊 )“醫(yī)生,我?guī)е?lsquo;它’活了十年……”92歲的陳阿婆(化名)佝僂著身軀,腹部卻高高隆起,像懷著一個“巨型雪球”。陳阿婆因腹部異常膨隆,輾轉(zhuǎn)求醫(yī)。令人震驚的是,她腹中竟藏著一個直徑超過40厘米、60斤的巨型包塊,占了她體重的1/3。
十年“滾雪球”:從一顆“冰粒”到一個“雪球”
追溯病史,陳阿婆早在10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盆腔包塊,卻因“年紀太大”“害怕手術”“當?shù)蒯t(yī)院不收”等原因一再拖延治療。這顆“冰粒”被放任自流,在10年的歲月推移中瘋狂“滾動”,最終膨脹成直徑40厘米、重達60斤的“巨型雪球”!
手術前的陳阿婆坐在輪椅上,腹部如孕婦般高高隆起
當阿婆被輪椅推進診室時,她的腹部已如臨盆孕婦般隆起,甚至無法平躺或行走。“這就像眼睜睜看著腫瘤,越積越大,直到難以撼動。”主刀醫(yī)生李俊東教授感嘆,“許多女性因恐懼或誤判,讓‘小雪球’變成了‘雪崩’。”
“極地級”難題:多學科聯(lián)手開展“破冰行動”
面對超高齡、巨大腫瘤、心肺功能減退等“極地級”難題,婦科手術團隊聯(lián)合麻醉科、影像科、ICU進行了多學科會診(MDT)。經(jīng)過縝密評估,專家們制定了“分階段減壓+低創(chuàng)切口” 的創(chuàng)新手術方案:
精密麻醉護航: 賴仁純主任醫(yī)師團隊通過精準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量身定制麻醉方案,全程守護生命體征平穩(wěn);
“溫柔”減壓防“雪崩”: 術中使用特殊的負壓裝置緩慢釋放囊液,避免囊液外溢及快速減壓導致的血流劇烈波動,保護周圍臟器;術中抽出的囊液總量高達23000毫升(相當于46瓶500毫升礦泉水),考驗的不僅是技術,也是耐心。
低創(chuàng)巧取巨瘤: 巧妙利用下腹部僅約10cm的小切口,完整切除腫瘤,最大限度減少創(chuàng)傷,術后疼痛顯著減輕。
“重量級”手術:拆除10年“冰凍炸彈”
手術歷時3小時,出血量僅50ml。當重達60斤的腫瘤被成功取出時,手術室內(nèi)響起了掌聲。“這臺手術的成功,是醫(yī)學技術的突破,更是醫(yī)患互信的結晶!”李俊東教授感慨道。
中腫團隊為陳阿婆進行手術
手術順利結束,陳阿婆的腹部逐漸恢復
陳阿婆的康復故事是一曲生命贊歌,更是一記沉重的健康警鐘。李俊東教授鄭重提醒:“腫瘤不會因年齡增長而停止腳步,拖延只會年齡更大、腫瘤更大,手術風險成倍上升!”
給所有女性的健康忠告:莫讓“再等等”變成“來不及”
定期體檢是關鍵:40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婦科超聲+腫瘤標志物篩查;
警惕身體信號:不明原因腹脹、腰圍持續(xù)增大、排便習慣改變,立即就醫(yī);
科學評估風險:高齡≠手術禁區(qū)! 現(xiàn)代麻醉與手術技術已顯著降低高齡患者手術風險。
“冰雪”化春水:春天從不辜負破冰的人
“患者拖了十年,我們要治的不僅是病,還有心里的寒冬。”李俊東教授介紹,術前團隊多次與家屬深入溝通,消除顧慮。護理團隊則量身定制康復計劃,從呼吸訓練到營養(yǎng)支持,每個細節(jié)都傾注關懷。賴仁純主任醫(yī)師強調(diào):“高齡不是手術禁區(qū),精準評估與多學科協(xié)作是關鍵。醫(yī)學的進步,就是讓‘不敢治’變成‘治得好’!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永不放棄!”
此例手術的成功,顯示了中腫在婦科腫瘤低創(chuàng)治療及老年患者圍術期管理領域的領先實力。醫(yī)院持續(xù)推進亞??平ㄔO,通過MDT多學科協(xié)作模式,整合婦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癥醫(yī)學科等優(yōu)勢資源,已成功救治多例高齡、危重復雜病例。
陳阿婆一家送上錦旗向中腫醫(yī)護人員致謝
從60斤“雪球”壓身到6天康復出院,陳阿婆的故事告訴我們:健康路上,莫讓“再等等”變成“來不及”。正如李俊東教授所言:“醫(yī)生的價值,不僅在于治愈疾病,更在于幫助患者重拾生命的尊嚴與希望。每一場‘冰雪消融’,都是生命的春天。”這例手術,正是對“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一醫(yī)者箴言最生動的詮釋。
評論 0